学院领导
首页 >> 学院概况 >> 学院领导 >> 正文
 

名誉院长惠宁简历

作者:    发布日期:2023-06-02

  

 

  惠宁,男,经济学博士、西北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陕西省教学名师。19877月大学毕业以来,长期从事产业经济与企业理论的研究与教学。其中,20017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,2006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,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,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,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,2013年评为三级教授,2015年评为二级教授。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,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,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评审专家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论文评审专家,陕西省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创新评审专家。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学科带头人,西北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工商管理主持人,陕西省特色学科现代企业管理与陕西企业成长学术带头人,陕西省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科带头人。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,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,陕西省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,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。为博士研究生、硕士研究生、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《产业组织理论前沿问题研究》《微观经济学》《产业经济学》《组织行为学》等课程,先后在《求是》《党建研究内参》《管理世界》《学术月刊》《中国工业经济》《经济学动态》《经济学家》《经济科学》《财经研究》《经济评论》《改革》和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等刊物发表论文135篇,出版《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》(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8),《产业经济学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2),《管理经济学:现代的观点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) ,《影响世界的25位管理大师思想评述-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(中央编译出版社. 2018)等著作16部。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(17XJL00408JZ1605XJY017)3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(11XJA790004)、国家统计局项目 (2009LZ018)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(2012JM9002)、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(2009KRM014)、陕西省社科基金(11E02413D0372016D050)、西安市社科基金(12J3716 J9517J138)等省部课题17项,主持产业经济发展、区域经济规划和企业创新研究等横向重大课题60余项。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10项。获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二等奖1项,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及其以上奖6项,获西北大学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项、一等奖各1

 

研究方向  

 

 

从事产业经济理论、企业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研究

 

教学方向  

 

 

为博士研究生、硕士研究生、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《产业组织理论前沿问题研究》《微观经济学》《产业经济学》《组织行为学》等课程。  

 

 

教学奖励    

 

(1)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(SJX171067-1),陕西省人民政府一等奖,排名第一,2018年。

(2)高质量金融学人才培养“4+”体系探索与实践SJX191089-1,陕西省人民政府一等奖,排名第四,2020

(3)第十一届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,2018年。

(4)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,陕西省人民政府二等奖,排名第二2005年。

(5)优秀教师,西北大学,20119月。

(6)优秀教师,西北大学,20059月。

(7)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,西北大学,20186月。

(8)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,西北大学,20186月。

科研奖励            

 

1)西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:构建和实施路径研究,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, 2017年。
2)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——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,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,2015年。
3)劳动力投资、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产业发展研究,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,2014年。
4)劳动力投资、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产业发展研究,西安市人民政府二等奖,2013年。
5)公共关系战略策划,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,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,2003年。
6)延安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考与研究,延安市人民政府一等奖,2001年。
7)公共关系----塑造形象的艺术,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,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,1998年奖。
8)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,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,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等奖,1998年。
 

 

 

科研项目    

 

1. 主持纵向课题
(1)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互联网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应与路径研究(17XJL004) ,经费20万元。
(2)
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: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研究子课题"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研究"08JZ16),经费50万元。
(3)
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(05XJY017) ,经费8万元。
(4)
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: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: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——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(11XJA790004),经费7万元。
(5)
国家统计局项目:官方统计成本研究(2009LZ018) ,经费8万元。
(6)
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:环境规制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研究(2012JM9002),经费3万元。
(7)
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:产业集聚、产业结构优化与陕西区域竞争力研究(2009KRM014),经费2万元。
(8)
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陕西自主创新过程中技术成果产业化研究(11E024),经费0.6万元。
(9)
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陕西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"13D037),研究经费2万。
(10)
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信息化对陕西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效应研究 (2016D050),经费2万。
(11)
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西安统筹城乡发展路径研究(12J37),经费2万元。
(12)
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西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构建和实施路径 (16 J 95),经费1万。
(13)
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:西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(17J138),经费2万元。
(14)
陕西省(高校)哲学社科基地重点项目:城乡二元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研究(08JZ16),经费3万元。
(15)
陕西省(高校)哲学社科基地重点项目:陕西骨干行业大型企业科技需求与科技创新对策研究(09JZ029),经费3万元。
(16)
陕西省教育厅项目:工商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综合配套改革研究(2014-2018),经费10万元。
(17)
陕西省教育厅项目:组织行为学教学团队建设(2014-2018),经费5万元。
2.
主持横向课题
(1)
陕西燃气集团公司项目: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管理模式研究(2020)
(2)
末央区人民政府项目:末央区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(2020)
(3)
西安市发改委项目:“十四五”时期西安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究(2020)
(4)
陕西省工信厅项目: 陕西省150户大型企业负担调查分析报告 (2019)
(5)
西安市发改委项目:发挥友好城市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西安国际产能合作研究(2018)
(6)
西安市发改委项目:西安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(2018)
(7)
安塞区人民政府项目:安塞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)
(8)
榆林市发改委:榆林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思路研究(2017)
(9)
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:国内著名企业科技体制改革现状研究 (2016)
(10)
咸阳市发改委项目:咸阳市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(2015)
(11)
黄陵县人民政府项目:黄陵县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(2015)
(12)
安塞县人民政府项目:安塞县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(2015)
(13)
宜川县人民政府项目:宜川县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(2015)
(14)
甘泉县人民政府项目:甘泉县特色现代农业规划(2014)。
(15)
富县人民政府项目:富县能源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研究(2013)。
(16)
宜川县人民政府项目:宜川县工业经济发展规划(2012)。
(17)
陕西省工信厅项目:陕西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规划(20112020)
(18)
西安市烟草公司项目:西安市烟草公司财务管控制度优化研究(2011)
(19)
神木县人民政府项目:神木县21个乡镇办事处"十二五"规划(2011)
(20)
子长县人民政府项目:子长县十二五"发展规划纲要(2010)
(21)
榆林市发改委项目:榆林市"十二五"时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研究(2009)
(22)
延长油田股份公司项目:吴起采油田厂企业文化研究(2008)
(23)
黄龙县政府项目:黄龙县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(2008)
3.
参与课题
1)国家社科基金:西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研究(06BJL072,排名第二)。
2)国家社科基金: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学研究(06XJL014,排名第二)。
3)西安市科技局: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研究(2006,排名第二)。
4)西安市科技局:西安建设创新型城市研究(2006,排名第二)。
5)西安市科技局:西安纺织城地区产业振兴战略研究(2007,排名第二)。
6)咸阳市人民政府:咸阳工业结构与布局规划(2006,排名第二)。
 

 

 

出版专著    

 

(1)影响世界的25位管理大师思想评述-基于企业视角的研究[M].中央编译出版社, 2018.
(2)
劳动力投资、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产业发展研究[M.中国经济出版社,2011.
(3)
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[M.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8.
(4)
产业经济学基本问题研究[M.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7.
(5)
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[M.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7.
(6)
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[M.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6.
(7)
西部特色经济问题研究[M.经济科学出版社,2005.
(8)
公共关系战略策划[M.经济管理出版社,2000.
(9)
延安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考与研究[M.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0.
(10)
企业辞林---公共关系篇[M. 陕西人民出版社,1997.
(11)
乡镇企业管理学[M.西北大学出版社,1997.
(12)
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[M.陕西人民出版社,1996.
(13)
公共关系---塑造形象的艺术[M.陕西人民出版社,1994.
 

 

 

出版教材    

 

(1)管理经济学:现代的观点[M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.
(2)
产业经济学[M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2.
发表论文    

 

1)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[J] .云南大学学报,200304:69-74+96.
2)新时期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[J] .福建论坛,200312:7-9.
3)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[J] .西北大学学报, 200303:38-42.
4)毛泽东与延安精神[J] .求是,200324:29-30.
5)浅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[J] .党建研究内参,200311:35-40.
6)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[J] .经济学家,200401:64-68.
7)技术进步、人力资本溢出、政府作用与西部经济增长[J] .西北大学学报, 200403:9-12.
8)构建科学的反倾销调查理论[J] .探索与争鸣,2004005:36-37.
9)论现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[J] .经济体制改革, 200403:81-84.
10)论利己的实现方式[J] 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04(01):8-13.
11)投资环境改善问题探析[J] .中国经济评论,200408):1-4
12)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[J] .管理世界,200511:158-159.
13)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:资本理论演变的新趋势[J] .学术月刊,2005(03):53-58.
14)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[J] .改革,2005(05):88-93.
15)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述评[J] .西北大学学报,2005(04):45-49.
16)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三次飞跃[J] .经济评论,2005(02):62-66.
17)产业集群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[J] .山西师大学报,2005(06):46-50.
18)分工深化促使产业集群成长的机理研究[J] .经济学家,2006(01):108-114.
19)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——兼论西北大学教育理念[J] .西北大学学报,2006(01):15-18.
20)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研究[J] .西北大学学报,2006(02):30-35.
21)制度优势与创新型城市的形成[J] .学术月刊,2006(12):59-65.
22)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研究[J] .西北大学学报, 2007(01):25-29.
23)制度优势与产业集群的形成[J] .经济学家, 2007(04):71-75
24)理想与现实之间[J] .学术月刊,2007(06)
25)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经济走势[N.光明日报,2008-11-16
26)城乡人力资本的投资差距及其制度设计[J.改革, 2008(09) 142-147.
27)应对次贷危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[J.改革, 2008(11) 42-43.
28)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[J.西北大学学报, 2008(03) 71-75.
29)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[J.江西社会科学, 2008(03):74-80.
30)改革开放以来公平与效率关系提法的演进[J.社会科学研究,2008(06)74-80.
31)城乡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研究[J.福建论坛,2008(06):17-21.
32)金融危机的根源: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分析[J.学术月刊,2009(06) 77-84. .人大复印资料《理论经济学》2009年第9期:76-83. .
33)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[J.西北大学学报,200906):30-39
34)企业理论演进轨迹及若干要素[J. 改革,200912):113-121. .
35)次贷危机与中国经济走势研究文献综述[J. 经济学动态,200906):85-89.
36)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[J.经济学家,200902):102-104.
37)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述评[J] .西北大学学报,201006:66-70.
38)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[J.西北大学学报,201104):45-52.
39)行业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研究[J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208):21-30. 人大复习资料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》2012年第11期:79-90. .
40)城市化、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——基于西安市19902010年时间序列(19)的实证研究[J.西安财经学院学报,2012,25(05):39-42.
41)城乡一体化的实证研究
以西安市为例[J.生产力研究,2012(07):150-151+221.
42)中国官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调查研究
基于结构方程模型[J.统计与信息论坛,2012,27(08):9-16.收入《高校文科学报文摘》.
43)创新、模仿与企业效率:一个文献综述[J.西北大学学报,2012(03):127-132..
44)技术创新主体培育问题研究[J.西北大学学报 (自然科学版),201242(03):499-504.
45)资源型产业的特征、问题及其发展机制[J.学术月刊,2013(07):100-106.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产业经济》全文转载.2013年第93-9.
46)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[N.光明日报(理论版),2013.2.15.
47)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的省际区别:新能源汽车例证[J.改革,2013(03):45-52.
48)自然资源、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——基于2002-2011年西北五省区面板数据[J].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3(06):61-67.
49)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评价体系构建研究[J].社会科学研究,2013(01):23-26
50)中国区域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效率差异化研究[J].未来与发展,2013(01):64-70.
51)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4(12)70-82.
52)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[N].光明日报(理论版),2014.4.5.
53Shuzhen Wang, NingHui,.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conflict monitoring over risky decision alternatives: Evidence from ERPin a Go/Nogo task[J].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, Vol. 13, No. 3 (2014) 497508.
54)试论产业融合的动因、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[J].山西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(05)56-60.
55)陕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—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 [J].末来与发展,2014(10)76-82.
56)软件产业的发展:从产品到服务[J].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4(09)23-28.
57)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、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[J].延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(04)60-66.
58)论产业创新驱动的关联体系、构建内容及实现路径[J]. 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4(05)5-1.
(59)
产业规模、R&D投入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[J]. 改革,2015(06)100-109.
(60)
贸易自由化影响了研发创新效率吗? [J].财经研究,2015(02)15-26.
(61)
消费平滑理论研究的新进展[J]. 经济学动态,2016(02)101-113.
(62)
中国大数据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16(14)107-112.
(63)
研发投入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门槛效应[J].软科学,2016(04)56-5.
(64)
协同治理:现代财政的一个分析框架[J]. 宏观经济研究,2016(07)92-97.
(65)
信息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述评[J].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60(05)49-54.
(66)
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及其门限特征分析[J].人文杂志,2016(11)46-53.
(67)
信息化对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研究[J].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7(06)94-103.
(68)
信息化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时序效应研究[J].延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05)35-40.
(69)
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[J].生态经济,2017(05)181-185.
(70)
领衔科技专家的决策权对科技突破的决定作用研究[J].科学管理研究,2017(01)87-90.
(71)
正确认识和运用"看不见的手""看得见的手"
兼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[J].宝鸡文理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01):64-68.人大报刊复资料: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,2017(05)40-45.
(72)
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[J]. 经济科学. 2018(02):75-87.
(73)
政府R&D资助的非线性创新溢出效应
基于环境规制新视角的再考察[J].产业经济研究. 2018(03)40-52.
(74) OFDI
逆向创新溢出效应提升的新视角
基于环境规制的实证检验[J]. 国际贸易问题. 2018(04)103-116.
(75)
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述评[J].山西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.
2018(04):27-33.  

(76)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、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[J]. 西北大学学报. 2019(06): 5-21.    

(77)中国制造业创新模式转换与金融结构转型—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[J]. 经济经纬,2019(1): 95-101.    

(78)创新驱动发展下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—基于30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[J]. 经济问题, 2019(4): 1-9.    

(79)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及其门槛效应[J]. 福建论坛(人文社会科学版), 2019(6): 57-65.    

(80)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动因及效应研究[J]. 行政管理改革, 2019(7): 68-74.    

(81)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非线性关系研究[J].科技进步与对策.2020(12):28-35.    

(82)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[J].社会科学研究.2020(06):30-37.    

(83)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: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[J].西北大学学报. 2020(05): 47-61.被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》2020年第11期第103-116页转载。

(84)互联网发展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—基于互联网资源量与普及度双重视角的分析[J].陕西师范大学学报.2020(06):68-87.    

(85)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业创新效率研究—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[J].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. 2020(04): 87-97.    

(86)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演变、特征与经验[J].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. 2020(02): 193-199.    

(87)数据赋能驱动文化产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研究—基于STR模型的实证检验[J]. 经济与管理研究. 2020(07): 31-47.    

(88)互联网、空间溢出与文化产业发展—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[J]. 统计与信息论坛.2021(01):100-107.    

(89)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[J].北京工业大学学报.2021(02):51-70.    

(90)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.[J].统计与决策.2021(3):129-133.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


 

 



Baidu
sogou